王浩课题组

自组装纳米材料的活体超分子组装

  近年来通过超分子自组装来反应生理活动的策略越来越得到大家的关注,也成为超分子化学领域的前沿热点。这种在活体内的超分子组装策略可以通过精妙的构筑单元设计和组装过程控制,实现在特定部位或特定病理过程中的组装。然而在复杂生理环境下进行可控的有序组装依然面临着很大挑战。 

  1.       活体自组装纳米材料在细菌感染检测方面的应用 

  基于此,王浩课题组设计合成了一类焦脱镁叶绿酸多肽衍生物(Ppa-PLGVRG-Van),作为小分子光声造影剂可以实现在细菌感染部位的超分子组装,并实现高特异性、高灵敏度的细菌感染活体成像。该造影剂可以靶向革兰氏阳性菌造成的感染部位,通过对细菌释放的明胶酶的特异性响应,改变分子的亲疏水性,使得分子通过π-π相互作用实现超分子组装。这些形成的J-型堆积的分子聚集体可以极大的增强光声信号。这种方法将活体细菌成像检测限降低到103细菌感染成像,同时还可以区分革兰氏阴性菌和非细菌性感染。该活体超分子化学的理念将为高效、快速、高灵敏和高特异性的疾病早期诊断开创新纪元(Adv. Mater., 2016,28, 254-262)。 

    

   

    

  2.       活体自组装纳米材料在癌症方面的应用 

  我们计合成了一类紫红素18多肽衍生物(P18-PLGVRGRGD),作为小分子光声造影剂,通过肿瘤部位明胶酶的特异响应,改变分子的亲疏水性,在肿瘤部位超分子组装形成纳米纤维,实现自组装诱导的滞留(AIR)效应,获得延长的滞留时间,直接导致了增强的光声成像信号和的治疗效率。该超分子自组装结构为基础的自组装诱导的滞留(AIR)理念将为发展新型的功能性纳米材料用于癌症治疗和诊断开创新纪元。该研究成果已发表在Adv. Mater. 2015, 27, 6125-6130. 并被选为2015年第27卷第40期的Inside cover文章。 

    

   

Copyright 2003-2005 国家纳米科学中心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506443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13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北一条11号  邮编:100190
电话:010-62652116 传真:010-62656765
Email:webmaster@nanoctr.cn